风险信息编码手册

1. 编码手册的目的

目前长冈技术科学大学(NUT)安全安心社会研究中心与国家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的数字人类研究中心(现更名为人工智能研究中心, AIRC)合作,共同研发以“创建证据信息资料平台 为实现生活空间风险的高度管理”为题研究项目。该项目于2014年经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科学技术研究所(JST/ RISTEX)批准立项,获得资助。本项目主要通过将已知的意外伤害信息与生活空间相关的各种风险的信息统合起来,在识别不同风险信息之间的属性关系的基础上,创建一个统一的风险信息平台。通过此平台,较为全面的风险信息类型可以被简单的提取,并可根据需要将各类信息自由分析组合,从而实现针对日常生活空间风险的更加有效的高度管理模式,并致力于完成基于证据信息的一般性风险管理理论的建立。

本手册的目的旨在描述已知伤害信息的框架,以及指定一套统一的编码标准,并在现有的损伤信息数据库中重新标准化。

手册的最初版本于2015年3月出版,第二版包括各种补充和改进。随着研究和开发工作的进展,我们将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和改进。

本手册中示例的详细说明将包含在手册的最终版本中。

2. 描述伤害信息框架的方法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称,伤害指的是当人体突然或短暂地遭受到一种不可忍受的能量,包括机械能、热能、电、化学物质和电离辐射,从而遭受身体的伤害。在这个定义中,发生伤害有四个要素:人(即受伤的人),物(即,造成伤害的力量,能量或化学物质),载体(即, 施加力量,转移能量,造成伤害的人或物)和环境(即受到伤害的情况或条件)。世卫组织提出的流行病学模型由这四个因素组成,但意外事故(受伤程度)的结果对于确定应对措施的相对优先级很重要。不同的事故结果需要相应的不同的对策,并且事故响应取决于事故是否导致死亡,严重伤害或轻伤。因此,本手册提出伤害信息描述框架(IIDF)作为伤害信息数据库的描述框架。IIDF由5个元素组成,即事故的“后果”添加到世卫组织流行病学模型的四个要素组成。为了建立这个描述框架,我们有必要对概念模型中的每个元素进行描述,并定义用于描述这些属性的词汇集合。此内容在表1中提供。


  1. 人指的是受到伤害的人。伤害信息系统不需要包含个人可识别的信息。实际上,包含可能识别个人的信息将会限制提供的伤害信息范围。然而,在调查事故原因和可能采取的对策中,诸如年龄等属性信息可能是被需要的。在ISO 12100:2010《机械安全—设计的一般原则—风险评估和风险降低》中,第5.3.2章(使用限制)指出,风险评估应考虑到机器的充分利用范围。由性别、年龄、惯用手使用和限制身体能力(视觉或听觉障碍、大小、力量等)所确定的人以及所确定的行业、非工业和家庭。因此,在我们的研究框架中,关于性别、年龄和限制性的身体能力的信息是风险评估的必要项目。
    ISO / IEC 50:2014安全方面标准和其他规范中儿童安全的准则规定,在评估风险时需要考虑儿童的认知和运动发展。特别是1 - 2岁的儿童,他们的认知能力不足,他们的运动技能每天都有变化。因此,对于年龄在两岁以下的儿童来说,以月为单位的年龄是理想的。
    此外,一些伤害可能集中在特定的地理区域。因此,发生事故的区域应作为基本项目。不同种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也会导致意识和观念上的差异。由此,每个主人的种族、地区和国籍也应列入伤害信息的项目之中。

  2. 实际上,造成伤害的媒介不仅限于产品,还可以包括其他实体,如人、植物和动物。该手册描述了“起因物”(伤害的原因)、“关联物”(与事故相关,但不是主要原因)和“加害物”(直接与伤害相关)。在某些情况下,起因物也可能是加害物,但在其他情况下,这些是不同的。在这一伤害信息系统中,包括起因物的来源和条件以及加害物的原因和责任,这是至关重要的。此外,在事故发生前,包括制造商、进口商、零售商等相关企业(包括制造商、进口商、零售商)的信息,以及在事故发生前的使用期限,也都有利于风险评估过程。
  3. 载体,媒介
    媒介可以指造成某个结果的机械力或能量,以及一个对人造成伤害的机制中的要素。本手册提出了使用以下四个项目的描述:危险源(例如:机械或热源的危险),机制(如:,坠落,撞击物体和挫伤),造成的伤害原因(例如:,设计缺陷,时间相关的劣化,以及不正确使用),以及有无火灾。火灾的影响是深远的,所以这也就决定了与火灾相关的媒介应该单独处理。
    关于事故发生机理方面,我们预测在涉及复杂损伤或新型事故的情况下,标准的描述性词汇表是不够的。因此,系统应该允许包含相对自由的方式来描述,以补充这种情况下的机制的特征。为此,该系统将在备注栏中包含一个“事故摘要”项,以允许非结构化描述。
    在这个描述框架中,伤害被归类为世卫组织国际分类(WHO)两种分类之一: 疾病及相关健康问题的国际分类 (ICD)和外部伤害的国际分类(ICECI)。ICD已经在日本的各种应用中使用,从人口统计到医疗统计都可以有其踪迹。相比之下,ICECI还没有在全世界的应用中得到广泛应用。顾名思义,这个分类系统是专门为伤害设计并开发了一份简短的清单,以方便它在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使用。预计ICECI将在未来更广泛的应用中使用,因此也包括在这个系统中。由于目前还没有官方的日文翻译,我们已经独立地为我们的目的进行翻译工作。
    在本手册中,由于我们的分类仅仅是基于ICD和ICECI的,所以有很多情况下,伤害的描述是不会在一个完整的编码系统来表示。因此,手册中所提供的代码是由手册的作者独立分配的。
  4. 环境
    受伤环境由受伤时间、受伤部位、受伤的人在受伤时的动作等因素组成。交通事故和职业事故是根据受伤人员在受伤地点或时间的行为而造成的伤害来进行分类。换句话说,从现在可用的伤害信息中提取与环境相关的信息。这也适用于其他类型的事故,如医疗事故和学校事故。
    在本手册中,伤害环境的信息可分为自然环境因素及人为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包括四项: 受伤日期,受伤时间,天气,和自然灾害;人工环境因素包括八项:动作分类,受伤的地方,起因物的使用频率,起因物的初始位置,保障措施的实施,使用阶段,产品状况发生时的住宅环境。社会环境因素,如监护者的警惕,也可能影响受伤的发生。
  5. 结论
    结论是由人所承受的伤害的严重程度以及对物体造成的伤害程度所获得的。危害程度对于确定事故对策的优先级是至关重要的,也是评估风险程度的必要因素。为了防止事故再发生,调查情况和官方公布的措施是社会风险管理的宝贵资源。在这项研究中,结论的信息将包括以下六个基本项目:伤害程度(伤害程度和损伤程度),受伤的身体部位,伤害类型(例如:、烧伤、中毒、骨折)、治疗分类(如:,无治疗、保守治疗、住院治疗)、受伤人数及对策。
  6. 备注
    为了管理事故信息的方便,我们还将包括以下七种信息:ID号、报告日期、信息源、调查情况、事故原因的澄清、回忆日期和事故细节(非结构化描述)。

3. 伤害发生模型以及伤害信息的属性

日常生活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伤害事故,这些伤害事故是由许多错综复杂的相互交织的因素造成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些伤害事故进行系统性的描述。如前所述,本手册指定了一个描述框架,该框架包括五个基于世卫组织流行病模型的元素。然而,流行病学模型无法解释受伤者的不安全行为(如果有的话),这将会构成受伤的原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手册的第二版本中做了一个扩展,从而允许精确的描述人的行为,我们可以参照(职业事故分类指导)中的内容。本手册中描述了受伤者的不安全行为和伤害物/物体的不安全状况。除此之外还包含了一个属性,也就是允许将人(五个元素之一)行为的精确描述作为可能的危险源。因此,在载体媒介的描述下,“人为操作”作为危险源提供了一个属性(参见图1)。

图 1. 伤害发生模型以及伤害信息的属性
(注: * 国际统计标准中使用的基本项的属性,如WHO所使用的属性;同时,其他项是可选的.)

4. 起因物、关联物、加害物

手册的第二版包括对起因物、关联物和加害物相关描述方法的实质性修订。伤害发生的过程可能涉及大量的要素,比如被使用的产品,周围环境的影响,直接伤害受伤人员的因素,或者是引发事故的人的行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ICECI,该手册的第二版将物分类为起因物、关联物和加害物。并且,每个物的信息都应该包含在框架中。

为了能够使上一段所述更加的而具体化,下面将给出一个具体例子。并且在本手册中,国家技术与评价研究所(NITE)数据库中“意外通报内容”和“事故原因”项下的非结构化描述性句子进行了重新组织。结果如下所示。

如上所示,基于ICECI编辑的伤害信息,我们描述两个属性的“机制”和“对象/物质”时分为三个阶段:起因(涉及的受伤事件)→关联(参与损伤事件)→加害(生产实际的物理伤害)。

为了从不同的角度解释这种描述方法,我们可以使用ICECI的三个阶段的伤害过程以及NITE数据库的伤害分类(无损伤,对象损坏和受伤)。这里,“对象”是关键,我们引用了三个例子:婴儿数据库中选择的婴儿车事故(如图3所示)。并且建立数据库,其中包括没有损坏的事故和对物体和财产造成损害的事故(但对人类没有伤害),那么我们就可以阐明的原因,从而解释事故的事件进展。这将为先进的产品安全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实现提供非常重要的依据。

图2. 基于NITE数据的伤害信息重组实例

虽然现有的不同领域数据库中都存在着与日常生活相关伤害信息,但数据信息录入中缺乏统一的格式,这也就意味着即使这些数据库中存在有价值的信息,也不能够充分利用这些信息来造福社会。本手册使用IIDF格式就是用来整合和总结目前由日本各政府部门和机构管理的伤害信息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利用伤害信息的技术开发方法。

表 1. 基于伤害信息描述框架(IIDF)的有关生活空间风险信息的记录项目

项目 各国内数据项目属性 NITE ADB NITE RDB KDDB 死亡登记・死亡证明 接待信息 紧急救援 火灾调查 消费动向调查 人口普查 学校事件案例检索数据库
(NITE) (NITE) (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市, 镇, 村, 医疗机构 (卫生部及劳动局) (日本总务省消防局・医疗机关) (日本总务省消防局) (内阁府) (日本统计局) (日本体育委员会)
年龄 × ※(学年)
月龄 × × × × × ×
性别 ×
适用于孩子的情况 发生阶段 × × × × × × × ×
体重 × × × × × × ×
身高 × × × × × × ×
危险回避能力 × × × × × ×
人种 × × × × × × × × ×
国家・国籍 × × × × ×
文化背景(学历・职业) × × × × ×
消费意向调查 × × × × × × × × ×
致因物 Ⅰ起因物 × × ×
Ⅱ关联物 × × × ×
Ⅲ致害物 × × × ×
产品主要用途的信息* 产品名 × × × × ※(耐用消费品) ×
型号・类别 × × × × × × ×
制造商 × × × × × × ×
使用期限 × × × × × ×
生产时间 × × × × × × × ×
出售时间 × × × × × × × ×
材料 × × × × × ×
使用保护措施 × × × × × × ×
组成部分 × × × × ×
规格尺寸 × × × × × × ×
产品的使用阶段 × × × × × ×
产品的使用状态 × × × × × ×
使用频率 × × × × × × × ×
媒介 危险源 Ⅰ关联 × × × × ×
Ⅱ关联 × × × ×
Ⅲ关联 × × × ×
伤害机理 Ⅰ关联 × × × × ×
Ⅱ关联 × × × × ×
Ⅲ关联 × × × × ×
人的动作 被害者 × × × × ×
保护者* × × × × ×
火灾的确定 × × × × ×
环境 发生日期 × ※△ × × × ×
发生时刻 × ※△ × × × ×
天气 × × × × ×
自然灾害 × × × × ×
活动分类 × × × ×
发生地点 × ※△ × × ×
物品主要的放置场所 × × × × × ×
居住环境 家庭构成 × × × × ×
地区(日本) × × × ×
结果 损伤程度 人的 × × × ×
物的 × × × × × ×
损失金额 × × × × ※(需求数量・金额) × × × ×
伤害种类 × ※(伤害名称) × ×
损伤部位 × × ×
治疗状况 × ※(各种关联详述) × × ×
伤害种类 × × × × × ×
被害人数 × × × × × ×
事故原因确定 × ※(死因) × × × × ×
对策措施 × × × × × × ×
备注 ID号码 (姓名) × × × ×
报告日期 ※(治疗开始日期/治疗时间) × × ×
信息来源 × ※(治疗机关) × × ×
故障部分 × × × × × × ×
召回公告日 × × × × × × × × ×
调查状况 × × × × × × × ×
事故记录 × ※(治疗细节) × ×
图像(诊断) × × × × × ×

(备注:※: 存在标准项目; : 虽然并不存在什么标准项目,但可以包含在叙述中。; ×: 不存在标准项目。) 2.关于简称: NITE ADB: 产品评价技术基础机构事故信息数据库; NITE RDB: 产品评估技术基础设施组织事故公司通知·召回信息数据库; KDDB: 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儿童设计数据库; -: 无法确认具体内容; ※△: 在外因死亡的情况下,需要提供死亡或死亡时的相关信息 *利用的产品: 危险事件发生时,主要考虑的是被使用产品的相关信息。然而,当时被利用的产品有可能充当起因物,或者关联物,或者加害物的角色。 *保护者: 危险事件的发生时候,关于孩子和看护的人的行动细节会被询问。 *: 在进行火灾调查的情况下,关于人和物的详细信息会在事后调查、查明原因后进行报告的情况很多。;)

5. 标准化词汇表的信息来源

标准化下的编纂信息使我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伤害信息。因此,本手册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使用符合国际标准的词汇表,像世卫组织和ISO以及图2所示的个别项目的国内标准。然而,目前还缺乏对伤害的说明和产品设计改进所需要的几个国际标准。因此,我们独立开发了这些分类代码。

表 2. IIDF中所使用的标准化词汇表的信息来源

6. 手册的特色

基于上述设计的开发,本手册的伤害数据表现出以下特点:

  • 可用于国际比较;
  • 减少数据挖掘的时间;
  • 可以客观和定量的风险评估;
  • 综合管理各种数据从而来降低成本;
  • 逻辑层次的数据表达式可以提高所有用户的便利性;
  • 可以作为公私信息交换以及共享的基础;

7. 手册的作者

本手册介绍了NUT和AIST研究小组成员进行的各项工作的结果,本手册的作者主要是张坤博士(AIST的AIRC成员)和NUT研究中心的研究员(JSPS博士后研究员) 安全和安全社会)以及首席研究员三上喜贵教授。 标准化词汇表由飯澤祐貴,佐藤順子,横田佑香里三人自主研发。 飯澤祐貴先生负责印刷工作。

由福田隆文教授和飯澤祐貴先生开发的综合危险源清单附于附录,此清单作为“伤害监测信息时代的市场监管” 研究项目一部分(2013至2015年度;首席研究员:三上喜贵教授)。